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關於雜炊


雜炊很適合冷天,自己煮了幾次,也大約確定了幾案小食譜。由於晚上帶班,這學期的工作常忙到晚上九點或更晚,如果前一天有剩飯,只要冰箱還有雞蛋,做雜炊再好不過。

材料原則上以雞蛋、白飯為基底。湯頭的話,可以自己使用昆布去泡高湯,若嫌麻煩,也可以使用烹大師出品的昆布調味。將水加熱,稍滾時加進白飯,轉小火將飯煮至軟散。這時放進適量的烹大師,繼續攪拌。然後可以準備下配料。由於自身常吃鴻喜姑,所以我會取四分之一或半朵的量下鍋。煮熟後下蛋花,等蛋花稍微成形,就完成了。



雜炊的包容性,比起炒飯而言更加溫柔大方。炒飯原則上大概加不了菇類和太多蔬菜。但若是雜炊,不管是根莖或葉菜,切細切碎後加入裡頭,都很適合。甚至放火鍋餃類或是味噌,也很能搭配。日本有針對雜炊編寫的料理手帖書,台灣買得到中文版, 值得參看。

上桌後我通常會灑黑胡椒粒,然後剪海苔絲增添美味。讓海苔絲落在熱雜炊上,趁海苔還沒有完全軟掉時,用自己的小支木湯匙一口一口呼呼著吃,這是屬於冬日的晚餐。

當然可以加入很多配料,不過好吃的雜炊,配料往往越是單純。若什麼都想煮進一碗雜炊裡頭,有時只是學不會「捨」罷了。

蕎麥湯麵

這幾天重感冒,實在沒有什麼胃口。只好燙了媽媽從田裡採來的花椰菜和剩下來的竹筍,再煮一碗蕎麥湯麵,湊和成一餐。

蕎麥湯麵並不複雜。水滾後,先將麵體下鍋煮三分鐘,後續倒入昆布醬油或柴魚醬油作為湯 底,醬油和水的比例為一比三;之後再放入佐料煮三至四分鐘 ,打顆雞蛋,就完成了。若愛吃生蛋黃,可以後半段再打入,我自己偏好蛋黃九分熟,所以下鍋的時間早一些。



本來亦打算另外煮柴魚高湯,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煮蕎麥麵的水很營養,日本有些店家甚 至會另外裝給客人, 所以就採全部混煮的方式調理。有點家裡煮台式湯麵的味道。

日本的湯麵大多是減法,和攝影的手法異曲同工。重點並不是貪圖配料的多量,而是如何在麵湯、麵體和配料取得平衡。整體而言,佐料不宜超過三至四樣,如此一碗讓我心心念念的,大概是缺了蔥花。

時近舊曆年,我一邊吃一邊想起日本在除夕有吃年越蕎麥麵的慣習,我的煮法當然比不上店家供應的水準,然而已經足夠讓感冒的自己溫暖一番。

喉嚨痛好了之後,我想我仍會繼續煮蕎麥麵吃,為了各種意義上的不複雜。

作為一個私密溫暖的所在

我非常喜歡「巫雲」這樣的地方。甚至覺得日後自行創業,應該要找一處這樣的空間,做什麼都好,只求小小如同家居,誰都可以來;夜深了,將燈熄滅一些,留下幾盞吊燈,繼續讓人坐著說著,就是很好的營生方式。



過去在嘉義也有類似的處所,比如文雅社區的「白話文學」是一例。白話文學二樓,有一處可以俯瞰庭院燈光和人來人往的小露台,況味極好。只是年月風霜,十年前十年後,多少因為來客漸多,氣氛不再那麼安逸了。從六、七年前,首次造訪巫雲至今,主要的雲南菜雖不全然對著我的胃口,然而空間上始終沒讓我失望過。

這樣的空間配置,有點像是學生社團的辦公室,或是秘密聚會基地。也像是社區中從事文藝創作的某個人慷慨分享出家中的一角。讓夜裡需要去處的人,因溫暖而不至於心慌。

台灣的文化主體性從七零年代的鄉土文化論戰開始,在路程上持續的追尋著。也因為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我們對於室內空間的風格和類型通常都抱持寬容且願意嘗試的態度,可能是工業風、北歐風、現代簡約,也可能自始至終我們並沒有共通的答案。但是無論如何,總可以找到棲身的所在,這是台灣可愛之處。畢竟我們的母親,這座接近熱帶的島嶼,可以包容的事物遠遠多出我們的想像。

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魚仔店


一直都在尋找適合的早餐。後來才知道,必須不獨食,早餐才能吃得從容不迫,並且饒富共食趣味。



「山記魚仔店」是這樣的地方。特別是星期天的中午,待睡至早上十點多,賴半小時的床之後,說些話,好好沖個澡,就可以在十一點左右好整以暇的出發往店裡頭去。魚仔店顧名思義,以魚鮮為主,招牌是新鮮石斑魚煮味噌或清湯,並且也有生魚片、海味小菜和白飯等。營業時間自早上六點至下午兩點,去得慢了,往往撲空。

台南人幸福之處,在於魚仔店中的小菜很能依著自己的想法,組合成一份清淡且醇厚有致的定食。例如叫兩碗飯、一碗味噌魚湯、一份蒸蛋、一盤炒青菜和洋蔥絲,若不夠,可再切些香腸和豆腐,就是很適合兩人分食的搭配方法。如此一餐,並不亞於漫畫「孤獨的美食家中」,井之頭先生在早上營業的居酒屋所吃的早飯。至少,炒青菜這一節,在日本就是無法處處皆有。配上魚鮮,乃一大快事。

店裡頭生意極好,在接近中午時刻,到店裡去並不能細細軟軟的說話,而必須直接切入課題的問菜單在哪兒,座位要等多久,才能獲得第一時間的回應。事實上店員是極有活力的,若問的方式有朝氣且直接,她的回答雖隨著客況較急,但仍然是會將一切安排好,讓人入座。兩人前去,座位好備,只要時間得宜,並不至於挨餓

第十三集的深夜食堂已在台發行,在「小蜆湯」該話中,主人翁是一對會在早上散步後,一同往食堂吃早起的夫婦。過程中雖有波折和懷疑,最後仍在老闆的開導下,以喜劇收場。在起床後無論幾點,只要可以兩個人一同並肩用餐,無論如何,總是可以讓人心中感到溫暖。即使台南不比日本,在十一月依舊有豔陽;那樣的溫暖就算汗溼了背,也是心裡柔軟的部份感受到熱度所致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不一樣的城



台南是很適合走路、生活的城。

當然,你可以說台南的城區之間分隔極大。但在固定一區之內,又,最好是秋冬之際,於台南走路一事乃快適之事。累了渴了,路邊可以吃食之處豐富多樣。在台南,不論貧富,總有填飽肚子或解饞的門路。畢竟是古城,待人總是寬厚。



曾在午間走至另一校區辦事,回程向路口販賣便當的歐巴桑買了顆自製排骨便當。只收五十,附湯一碗。見旁邊有小袋約十來顆蕃茄,問了一袋多少錢。歐巴桑連忙說「那也是送的,就湯和水果挑一樣。如果你要,就一併送給你吧」。我推辭了很久,認為至少要留二十元或十元,她依然不收。就直直將東西往袋子裡塞。

台南一二事



來台南將近一個月,除了同事領著去吃飯,這兩個禮拜也開始自行四處探看。畢竟吃食之間便是生活,花一些時間考量此事,是再自然也不過。

如果想念起飯擔仔的味道,遠一些可去長榮路上的久昌。也並不必太複雜,點一碗飯,蛤蜊湯,煎盤蔥蛋,炒個青菜,如欲奢侈些,再請頭家煎條魚。便很豐足。然而,以這樣飯擔仔的規模而言,一個人吃的興味,還是比不上一群人去。一群人,可以點的菜色更多,分食起來,格外有味。

家裡附近有大東、花園兩大夜市。熱熱鬧鬧的,沒見人潮少過。台南的特色,在於食物充足且量多。夜市裡賣滷味、鹹酥雞、烤肉、炒米粉炒麵、麻辣燙的攤位,不管是擺出來的量,或食物擺進袋中的量,幾乎都不吝嗇。

一個人走走晃晃,太多想吃的東西。無奈年紀所致,已不是當年可以不忌口的少年。只能淺嚐到位,不能再多。當然,也因為孤行慣了,外人看來終究是寂寥的況味,即使心裡並不如此。

至少,不再那麼孤獨了。謝謝妳。

麻醬麵和那些事

一、麻醬麵

晚上,不知道該吃什麼好,遂和同事阿嬋一起去吃了水餃和麻醬麵。台南的麻醬麵不脫這兒的特色:美味,而且又大又多,單就這點而言,和大阪倒是很像。在《孤獨的美食家中》一書中,男主角以「什麼好像都剩下許多,人們看起來都很快樂」來形容大阪。而在我眼中,台南亦如是。



所以今晚徹底被麻醬麵擊倒了,毫不留情的那種擊倒。

小麻醬麵,事實上根本是兩人份。我奮力以大口迎向它們,最後還是剩了約三口的量。環顧四週,情侶還不少。以這樣的量來說,只需點一碗小麻醬麵,十顆水餃,至多再切些魯菜,就是很豐足的一餐。

二、關於那些事

下午無意間看見葉浩老師的動態,說他拿著書午後閱讀,享一份單獨的夕陽去。這才驚覺,自己已很久沒有騰出找間店,拿本書,待一下午的空閒。最近一次認真定下心閱讀,是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她的愛太真實,並且強烈。讓人讀了又痛又失落。求不得,無法彌足的滿足,難道身軀冰冷後便能徹底擁有?這個答案,沒人有資格回答。在愛之中之外者,都不行。愛是太個體而微的事,答案只有自己可以敘明。

如果兩個人是兩顆行星,我應該還沒有找好在妳軌道中的位置。也因此,我們之間的潮汐力,還是輕聲的絮語,不足以說是潮起潮落。但我也坦承,我對於狂潮般的愛,是懼了怕了。這樣的事,本就最難拿捏。我曾經跌得很痛,懷疑自己還有沒有能力去愛。但遇見妳之後,許多事又不同了。

在台南,終於稍微安定。可以開始思考許多事,並且書寫。這樣就足夠了。只是,離妳遠了些。好的事總還有一些缺憾,而在一個什麼食物都又大份又美味的地方,我不會這麼輕易的低頭。

家附近的定食


從沒有想過會在辦公室附近的餐廳,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定食。亦即我之前常常提的,一份唐揚雞,生菜沙拉,味噌湯,以及一些毛豆作為配菜,就能剛好又不至於過度腴膩;重要的是,每份定食都有一顆荷包蛋,這一切美好得過了頭了。



作為「深夜食堂」的忠實觀眾,我們非常應景的點了啤酒。用唐揚雞配上啤酒,讓氣泡在雞肉的肉汁之間騷動著,一邊聊工作、未來、夏天的旅行規劃。如此,正是最最美善的一餐。

最後,我將荷包蛋放上另一半白飯,淋些醬油,便成為荷包蛋丼。大口扒完,使這餐結束得恰到好處。我想明天應該還會再去這兒吃飯,這次想試試烤鮭魚定食。即使再來一些啤酒,應該也行。

真不錯啊,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