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作為一個私密溫暖的所在

我非常喜歡「巫雲」這樣的地方。甚至覺得日後自行創業,應該要找一處這樣的空間,做什麼都好,只求小小如同家居,誰都可以來;夜深了,將燈熄滅一些,留下幾盞吊燈,繼續讓人坐著說著,就是很好的營生方式。



過去在嘉義也有類似的處所,比如文雅社區的「白話文學」是一例。白話文學二樓,有一處可以俯瞰庭院燈光和人來人往的小露台,況味極好。只是年月風霜,十年前十年後,多少因為來客漸多,氣氛不再那麼安逸了。從六、七年前,首次造訪巫雲至今,主要的雲南菜雖不全然對著我的胃口,然而空間上始終沒讓我失望過。

這樣的空間配置,有點像是學生社團的辦公室,或是秘密聚會基地。也像是社區中從事文藝創作的某個人慷慨分享出家中的一角。讓夜裡需要去處的人,因溫暖而不至於心慌。

台灣的文化主體性從七零年代的鄉土文化論戰開始,在路程上持續的追尋著。也因為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我們對於室內空間的風格和類型通常都抱持寬容且願意嘗試的態度,可能是工業風、北歐風、現代簡約,也可能自始至終我們並沒有共通的答案。但是無論如何,總可以找到棲身的所在,這是台灣可愛之處。畢竟我們的母親,這座接近熱帶的島嶼,可以包容的事物遠遠多出我們的想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