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烹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烹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關於雜炊


雜炊很適合冷天,自己煮了幾次,也大約確定了幾案小食譜。由於晚上帶班,這學期的工作常忙到晚上九點或更晚,如果前一天有剩飯,只要冰箱還有雞蛋,做雜炊再好不過。

材料原則上以雞蛋、白飯為基底。湯頭的話,可以自己使用昆布去泡高湯,若嫌麻煩,也可以使用烹大師出品的昆布調味。將水加熱,稍滾時加進白飯,轉小火將飯煮至軟散。這時放進適量的烹大師,繼續攪拌。然後可以準備下配料。由於自身常吃鴻喜姑,所以我會取四分之一或半朵的量下鍋。煮熟後下蛋花,等蛋花稍微成形,就完成了。



雜炊的包容性,比起炒飯而言更加溫柔大方。炒飯原則上大概加不了菇類和太多蔬菜。但若是雜炊,不管是根莖或葉菜,切細切碎後加入裡頭,都很適合。甚至放火鍋餃類或是味噌,也很能搭配。日本有針對雜炊編寫的料理手帖書,台灣買得到中文版, 值得參看。

上桌後我通常會灑黑胡椒粒,然後剪海苔絲增添美味。讓海苔絲落在熱雜炊上,趁海苔還沒有完全軟掉時,用自己的小支木湯匙一口一口呼呼著吃,這是屬於冬日的晚餐。

當然可以加入很多配料,不過好吃的雜炊,配料往往越是單純。若什麼都想煮進一碗雜炊裡頭,有時只是學不會「捨」罷了。

蕎麥湯麵

這幾天重感冒,實在沒有什麼胃口。只好燙了媽媽從田裡採來的花椰菜和剩下來的竹筍,再煮一碗蕎麥湯麵,湊和成一餐。

蕎麥湯麵並不複雜。水滾後,先將麵體下鍋煮三分鐘,後續倒入昆布醬油或柴魚醬油作為湯 底,醬油和水的比例為一比三;之後再放入佐料煮三至四分鐘 ,打顆雞蛋,就完成了。若愛吃生蛋黃,可以後半段再打入,我自己偏好蛋黃九分熟,所以下鍋的時間早一些。



本來亦打算另外煮柴魚高湯,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煮蕎麥麵的水很營養,日本有些店家甚 至會另外裝給客人, 所以就採全部混煮的方式調理。有點家裡煮台式湯麵的味道。

日本的湯麵大多是減法,和攝影的手法異曲同工。重點並不是貪圖配料的多量,而是如何在麵湯、麵體和配料取得平衡。整體而言,佐料不宜超過三至四樣,如此一碗讓我心心念念的,大概是缺了蔥花。

時近舊曆年,我一邊吃一邊想起日本在除夕有吃年越蕎麥麵的慣習,我的煮法當然比不上店家供應的水準,然而已經足夠讓感冒的自己溫暖一番。

喉嚨痛好了之後,我想我仍會繼續煮蕎麥麵吃,為了各種意義上的不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