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篇網誌看下來才知道,淡水「海風餐廳」的老闆已經換人了
引為招牌的海鮮不止走樣,舊風也難以維持
倒是大順合菜還是如過往一般在經營
改天再去造訪淡江友人時,應該要提議嚐嚐這家學生合菜
淡大附近我只吃過墮落街附近的東西
有家「香豆腐」令我印象深刻,是在淡大求學的高中同學介紹
若是店內用餐,無論飯、麵或冬粉皆可以一加再加
十度不到的寒冬,吃完這家豆腐煲還是滿頭大汗
驚聲大樓上頭的合菜於四年前國際童軍友人來台會議時
沾郭副座和其他大人們的光,半陪半招待的吃過一次
菜色如何已經忘記,只記得那年眾人來訪的匆忙和溫馨
我很喜歡淡水小鎮的氣氛,除了她的多雨
多雨除了使人畏寒,最要命的是令人傷感
六年前的群長年會在淡江大學
為了開秘書組的小組會報,曾搭夜車北上
早上七點左右就到淡水,而整個小鎮都在下雨
好像有層若有似無的霧氣,以及泌入心扉的寒意
那是我年輕時第一次造訪淡江,在十二月
至今無法忘懷
淡水和海分隔不開,渡船頭,沙崙,甚至是老街
都聞得見海風的存在和味道,港口與海,是屬於淡水的意識型態
我來不及遇見劉克襄所說的,那個有文史工作者導覽的老淡水
也與米果在網誌中提及的「魚丸和蝦捲都單純」的時代無緣
很多想法,只能從書中文章中,心嚮往之
但也足夠了
引為招牌的海鮮不止走樣,舊風也難以維持
倒是大順合菜還是如過往一般在經營
改天再去造訪淡江友人時,應該要提議嚐嚐這家學生合菜
淡大附近我只吃過墮落街附近的東西
有家「香豆腐」令我印象深刻,是在淡大求學的高中同學介紹
若是店內用餐,無論飯、麵或冬粉皆可以一加再加
十度不到的寒冬,吃完這家豆腐煲還是滿頭大汗
驚聲大樓上頭的合菜於四年前國際童軍友人來台會議時
沾郭副座和其他大人們的光,半陪半招待的吃過一次
菜色如何已經忘記,只記得那年眾人來訪的匆忙和溫馨
我很喜歡淡水小鎮的氣氛,除了她的多雨
多雨除了使人畏寒,最要命的是令人傷感
六年前的群長年會在淡江大學
為了開秘書組的小組會報,曾搭夜車北上
早上七點左右就到淡水,而整個小鎮都在下雨
好像有層若有似無的霧氣,以及泌入心扉的寒意
那是我年輕時第一次造訪淡江,在十二月
至今無法忘懷
淡水和海分隔不開,渡船頭,沙崙,甚至是老街
都聞得見海風的存在和味道,港口與海,是屬於淡水的意識型態
我來不及遇見劉克襄所說的,那個有文史工作者導覽的老淡水
也與米果在網誌中提及的「魚丸和蝦捲都單純」的時代無緣
很多想法,只能從書中文章中,心嚮往之
但也足夠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