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高屏區考驗營

第一次到高屏區考驗營,感覺很特別。我的授銜和服務在中區完成,南區去過一次,至於高屏區,在過去從未有機會接觸。這次是長毛兄的邀請,讓我有機會成行。說實在,在考驗營踏上講台,多少會覺得感慨吧;幾年前我也還在講台下聽課,時光荏冉,現在已經變成我站在前頭講話了。當年參加考驗的許多回憶,都還歷歷在目,不知道同小隊的夥伴們是否都還待在童軍運動的圈圈裡頭?年少輕狂的歲月過去,再回首,果真點滴心頭。

講兩堂課程:國際活動和海外服務。國際活動我在不同的活動中,講授次數應該超過十次以上。我後來嘗試的方向應該是正確的,包括開始整理結構性的授課綱要、綜覽式的介紹幾個自己有經驗的國際活動、加上目前童軍活動在國際社會中的現況和一些參與國際活動的行前準備過程,幾年下來,算是歸納出一些經驗和系統性的知識。

不過任何課程都是精益求精,我希望可以增加更多互動,也希望國際活動不會讓年輕的小伙伴們覺得門檻很高,或是不易親近。太複雜的全球治理和國際理論,後來都不多提,因為年輕人也不一定需要先知道這些,才能參加國際活動。很多考量加總起來,不但可以檢視自己課程安排上的缺失,對於整體的課程設計,也有一些幫助。

在海外服務的部份,針對服務羅浮,翔中邀請了恩典來一同授課。恩典是高醫的學生,過去參與過數次海外醫療志工的服務,她分享的北印度經驗,恰好和我談的中日韓羅浮合作計劃成一個對照。不只是軟硬體上的,同時還有組織運作差異的比較。如我在課堂上所言,童軍的服務活動,多半透過童軍自身的組織網絡進行聯繫,以及安排相關事務。好處是,這個我們熟悉的網絡將我們照顧得很好,不必擔心過多事務性上的困難;但是同時也為我們的海外服務工作築起一道玻璃牆,許多在服務過程中重要的觀點和事件,反而有可能為玻璃牆所遮蔽或淡化。

海外服務課程出乎意料的激起許多迴響。包括有伙伴提到,為何台灣社會內部仍有許多弱勢族群和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卻還需要出國救助他人?我的回答著重在三個重點:人性的關愛有無親疏遠近?對外國人的幫助是否代表我們不關心國內問題?援外的預算是否已經排擠了關懷國內弱勢族群的預算?不過我沒有把話說死,畢竟服務羅浮需要的是更多的思考,讓年輕人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或許比起我們將魚端上桌,來得好些。

五日晚上,高屏區考驗營的盛情難卻,所以還是叼擾一宿,謝謝各位大哥大姐的招待和關愛(我特別要提一下志平葛格的無糖綠茶,第一次喝,好神奇呀!)。我想明年我會再回去的,為人事物,為我們談過很多次的理想,就不會有太多遲疑。

沒有留言: